???新中國成立后,長江、淮河發(fā)生水災。特別是淮河水災,給淮河流域人民的生命財產(chǎn)造成了重大損失。中央把治理水患當作頭等大事來辦。周恩來與時任水部部長傅作義一起,召集水利專家和財政物資部門的負責同志,一起制定大規(guī)模導淮工程的計劃。
1950年10月14日,周恩來主持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會議,作出《關于治理淮河的決定》,并于當天發(fā)布。
1950年冬季,治淮工程開始全面實施。在那個缺糧的年代,糧食是最關鍵的物質(zhì)條件。只要有了糧食,就能動員和組織大批民工投入到治淮工地上去,治淮就能順利進行。在周恩來主持下,政務院召開專門會議,作出決定,于當年11月?lián)艹鲋位垂こ炭钤Z4.5億斤,小麥2000萬斤。大批糧食的調(diào)入,保證了治淮工程按時開工。
?治淮工程開始后,周恩來在一次和水利專家的談話中說了這樣的話:“大禹治水,為中華民族取得了福利,中國科學家的努力,一定會比大禹創(chuàng)造出更大的功績。”“為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子孫打下萬年根基,‘其功不在禹下’。
1958年2月,毛澤東把治理長江、南水北調(diào)的重任交給周恩來。他對周恩來說:“恩來,這些問題今后就由你來管吧!”毛澤東邊說邊伸出4個手指頭比劃說:“一年抓4次?!敝芏鱽硭斓卮鸬溃骸昂?,我來管?!?/span>
實際上,周恩來抓得比4次多得多。就在毛澤東交給他這項任務的當月,周恩來出訪朝鮮剛剛回國,來不及休息,就趕到湖北視察長江三峽。在成都中央政治局會議上,周恩來作了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(guī)劃的專題報告。根據(jù)周恩來的報告,中央正式作出《中共中央關于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(guī)劃的意見》的決議。這個決議,成為指導長江流域規(guī)劃和三峽工程的重要文獻。
1949年11月,周恩來親自確定了新中國水利建設的基本方針和任務。水利建設的方針是:防止水患,興修水利,以達到發(fā)展生產(chǎn)的目的。水利建設的任務是:依據(jù)國家經(jīng)濟建設計劃和人民的需要,根據(jù)不同的情況和人力、物力及技術(shù)等條件,分輕重緩急,有計劃有步驟地恢復、發(fā)展防洪、灌溉、排水、放淤、水力以及疏浚河流、興修運河等工程。
?為了貫徹水利建設方針,完成水利建設任務,周恩來說:“我們不能只求治標,一定要治本,要把幾條主要河流,如淮河、漢水、黃河、長江等修治好。”1949年到1952年是國民經(jīng)濟恢復時期,國家的財政經(jīng)濟十分困難。就是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,在周恩來領導下的國家政府,每年都增加水利建設經(jīng)費。
周恩來總理一生兢兢業(yè)業(yè),為了人民鞠躬盡瘁,死而后已,不僅僅留下了種種成績和事跡,周恩來精神更是深深刻在每一位華夏兒女的心中。
- 上一篇:黨員講黨史故事第七期...
- 下一篇:黨員講黨史故事第五期...